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头条

文化头条

牡丹江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亮点

2018-05-16 08:31:36 作者:孟凡东 王秀娟 来源:中国民族报 浏览次数:8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在贯彻落实民族工作原则、指示的基础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在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等方面也产生较多新亮点。

  一、以“互观互检”为手段,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进程,促进黑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进一步发展,2014年黑龙江省率先在全国采取以“互观互检”的方式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的验收。而作为市(地)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互观互检”,牡丹江市在黑龙江省是首创。作为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牡丹江市也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创建全国民族示范市”的城市。

  在牡丹江市委2016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各级政府要努力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经费,以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当年9月,《牡丹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印发,标志着牡丹江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全面启动,得到进一步部署。

  牡丹江市民族工作部门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互观互检”新型工作方式为抓手,全力出击,攻坚克难,促进了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民族经济得到全面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民委监督检查处工作组连续三年赴牡丹江市,参加了该市民族宗教局组织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活动。互观互检组深入到机关、学校、文化馆、清真寺、民族村及有关企业等,通过现场观摩、听取汇报、查看基础材料和原始活动记录、座谈点评、对照指标评分等方式,认真了解各县(市)、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情况,深入交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经验和做法,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牡丹江市开展的互观互检活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发现和指出问题,拿出具体整改措施,进一步推动基层单位创建工作的开展,这个做法得到省民委工作组的支持和肯定。

  牡丹江市以“互观互检”作为指导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积极打造新时代牡丹江市民族工作典型和特色,积极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并对已创建的示范单位通过“回头看”和实地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定,坚持做到学经验、看差距、促深化,切实筑牢民族工作的根基。目前,牡丹江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2个,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营造了良好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九进”为载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范围

  根据《黑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评选标准》,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部队、进宗教场所的基础上,牡丹江市继续加大对重点任务推进落实的力度,又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团和进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九进”,拓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范围。

  2017年7月,牡丹江市民宗局开展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包括参观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开展党员“大走访”活动、深入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关文件、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竞赛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系列活动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聚了机关单位的战斗力和向心力,也使民族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牡丹江市的学校充分利用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开垦民族团结进步的土壤,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

  在企业中开展“全市十佳少数民族餐饮名店”“小微企业创业先锋”评比,激励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积极进取。牡丹江宁安市渤海集团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注重反哺社会,如发挥地域优势,传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真正做到以服务为手段,播撒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

  牡丹江市西安区先锋街道办事处按照“一居一品、一街多品”的社区建设工作思路,创新推出“七彩”社区品牌,以七种颜色代表不同的社区类型,全方位服务社区群众——红色代表党群共建型社区、蓝色代表平安和谐型社区、粉色代表服务保障型社区、紫色代表品牌示范型社区、绿色代表生态环保型社区、金色代表文化学习型社区、橙色代表爱心共筑型社区。

  西安区牡丹朝鲜族街道办事处东丹社区党委联合辖区的朝鲜族老人们组成“阿妈妮读报组”,坚持读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帮助弱势群体。每逢“八一”建军节来临,读报组的老人们还与街道办事处的同志带着各种朝鲜族风味食品和慰问品到驻街部队看望战士,相关拥军活动已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独特的风景线。

  在宗教场所,注重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积极推进建设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社会主义民族宗教关系。

  在乡镇,通过建立“选、育、管”的“链式”工作机制,把定点驻村扶贫工作做全、做精、做深、做实:根据各贫困村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干部驻村;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到贫困村实地考察扶贫项目,学习“一户一策、一户多策”帮扶措施;制定出台驻村扶贫工作相关规定和管理考核细则,不定期督导抽查,严格组织管理,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不断凝聚思想和工作合力。

  依托各类社团,牡丹江市持续多年举办的全市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少数民族迎新春文艺晚会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成为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九进”作为牡丹江市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一个重要载体,更好地促进了该市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效推动了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在政策法规落实、民生改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逐步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社会化格局。

  三、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推进城镇化、产业化

  牡丹江市全面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用实政策,推进城镇化建设。宁安市明星小镇、西安区海南朝鲜族乡中兴村和宁安市卧龙朝鲜族乡勤劳村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林口县新合村等10余个民族村被黑龙江省民委纳入特色村寨候选范围。此外,牡丹江市91个民族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牡丹江市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先行军。2018年,牡丹江市积极申报特色村寨项目,整体提升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重点打造新合村、西安村、密江村、中和村,形成集中连片、风格浓郁、产业发展的特色村寨片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牡丹江宁安市以响水米产业化和响水区域城镇化建设为依托,成功争取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探索产业与城镇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重点打造瀑布村、江西村、响水村,形成集中连片的民族特色产业带,带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东宁市三岔口朝鲜族镇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口岸民族乡(镇),借助国家沿边开放、兴边富民行动、哈长经济区等政策机遇,用好用活国家民族发展资金,注重民族民俗特色,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和特色村寨建设,倡导建立民族企业项目库,帮扶民族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充分利用特色民族文化为牡丹江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以民族文化为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牡丹江市现有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2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7%,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的过程中,该市坚持把文化建设融入其中,着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引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灵魂工程,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坚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来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牡丹江市的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比例达到64%。为保护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该市坚持每年在当地满族颁金节、回族古尔邦节期间举行联谊活动。以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为主线,以朝鲜族特色为重点,把牡丹江少数民族风俗、民情及国家级非遗“朝鲜族花甲礼”融入到以舞蹈、声乐为主的剧目《四季如歌》中,该剧目成为牡丹江市着力打造的民族文化品牌,表达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望。

  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内外,弘扬红色基因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使学生深刻体验源远流长、内涵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宁安市马骏纪念馆共同举办了“爱我中华——非遗文化进校园”主题展览,展示了“满族靺鞨绣” “朝鲜族洞箫”“宁古塔朝鲜族打糕”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牡丹江市广泛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的盛开,为新时代牡丹江市少数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基地。本文为中央民族大学“十九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项目(课题号:2018SHJD38)]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