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

鄂温克族民间文学(三)

2017-05-26 16:06:22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2714

      鄂温克族民歌题材非常丰富,尤其以生产生活、歌颂家乡、歌颂美好爱情最多。鄂温克族歌谣分为史歌、猎歌、牧歌、情歌、酒歌,以及萨满神歌等。流传比较广的有《母鹿之歌》《内库楞》《乌娜吉之歌》《我们是山林里的人》等。有一首流传在鄂温克及达斡尔族地区的古老民歌,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景:

 

兴安大岭兮,吾之围猎场;

嫩江水流兮,吾之饮马处;

登台垂钓兮得草根,

坐舟展网兮获鲤鱼;

穿作冰眼兮下冬网,

持备鈎叉兮捕鱼尾。

 

       鄂温克族民歌大多来自独特的生产生活,形式简单朴素,明朗欢快,富于生活情趣。在韵律上一般双句一韵,一首民歌可以岁时换韵。如《猎人之歌》,反映的是鄂族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蔑视,和狩猎英雄战胜一切困难的自豪感。

 

是猎人就不怕爬冰卧雪,

是猎人就敢和虎熊作伴;

若是没有日行千里的快腿,

就不要在山里混饭;

若是没有百发百中的枪法,

就称不上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民歌《布谷鸟叫的时候》,抒发了对可爱家乡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少年时代的深情怀念,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层层递进。在清新欢快的气氛中,充满了无限遐想,又散发着淡淡的忧伤:

 

布谷鸟叫的时候,

树叶吐出了嫩芽;

树叶吐出嫩芽的时候,

我想起了可爱的家乡。

 

黄鹂鸟叫的时候,

山岭都披上了绿装;

山岭披上绿装的时候,

我想起了少年时的姑娘。

 

       有一首《为什么把我嫁给他》的歌谣,咏叹的是鄂温克族妇女婚姻的不幸。父母做主,要把女儿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歌谣表达了女儿对不幸命运的的感叹,对父母的抱怨与抗争。歌中唱道:

 

光秃秃的地上,

白脖鸭怎梦落下?

连认识都不认识的人,

为什么把我嫁给他?

 

荒凉的土地上,

百灵鸟怎梦落下?

连见都没见过的人,

为什么把握嫁给他?

 

不长草木的地方,

黄鹂鸟怎能落下?

连一点情意都有的人,

为什么把握嫁给他?

 

       鄂温克族喜欢唱歌。他们的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其特点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有很多歌曲是他们用同个曲调,在不同场合填上不同的词,来吐露心中的喜怒哀乐。那悠扬奔放的旋律,表现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温克人宽阔的胸怀、质仆的性格。他们的民歌,既是歌,也是诗,都是通过唱来表达的,有长有短,有几行的,也有几十行的。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较的叫故事歌。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词。特别是牧歌和猎歌,表现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质朴的性格。鄂温克族民歌具有宽广、抒情的特点,结构方整对称,多由上下句组成,或由单乐句的不断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鄂温克族民歌既使用比较古老的三音音列,又使用五声音阶。鄂温克族民歌歌词多用头韵,衬词较多,唱抒情性长调时,常喜用带鼻音的唱法,使感情体现细致入微。

       鄂温克族萨满唱词也是鄂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萨满神调歌词,也称神歌,主要用于萨满活动仪式,大多笼罩着神秘诡异的身形气氛。萨满神歌从仪式功能上,可以分为祭神仪式歌、请神仪式歌、集会仪式歌等多种。

       鄂温克族民间文学,是以口头传播的方式,流传下来。它是记录鄂温克族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反映了民族的起源、历史进程、生活风貌、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是了解鄂族社会文明的重要窗口。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