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匠人

民族匠人

莫桂茹:鄂伦春族说唱艺术家

2018-12-28 19:51:35 作者:文木 来源: 浏览次数:1379

 莫桂茹1947年12月29日生于逊克县浦路口子莫拉呼尔氏大家族。太爷爷莫拉呼尔.都尔盖生有八子两女十个孩子。是毕拉尔流域很有名望的猎手和氏族长。太爷爷打猎的收获仅供多口家人的日常生活之用。为了供养十个未成年的孩子,太爷爷打猎的收获仅供多口家人的日常生活之用。为了供养十个未成年的孩子,太爷爷在现今逊克县奇克镇开辟了绊子场,靠打绊子和俄罗斯人交换生活用品如盐、布匹、酒、白糖等维持家人生活。他精通俄语。莫桂茹的爷爷是次子莫福民。是姊妹当中唯一一个上过清朝满族学堂受过教育的孩子。莫福民生有两个儿子,长子莫东生,次子莫义生,莫义生三岁那年父亲病故,而后就由爷爷莫都尔盖抚养孙子,很辛苦地教他们各种生存技巧,打猎,砍柴,绘制鄂伦春神像。莫东生百发百中的枪法狩猎技术一流,是个能骑善射的好猎手。莫义生的聪明伶俐会画各类神像,打算盘,认识汉字。1949年初,下山初期在北安县就任鄂伦春供销社副主任,1953年该供销社迁到逊克县逊河镇。该供销社是给鄂伦春猎民供应粮食,布匹,酒、旱烟、白糖等生活用品,给护林员发工资,收购狩猎产品。莫义生一生没有离开这个岗位,一直到退休。哥哥莫东生曾任逊克县林业科副科长。一生从事这个工作。1955年秋天和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去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多个内地大城市参观并接受了毛主席,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当时毛主席热情地询问:“鄂伦春的莫东生来了吗?你们是不是都下山定居了?”在当年的照片中,莫东生坐在第一排,离毛主席仅隔四个人。这张珍贵的照片,至今保存在其后人手中。

 父亲八岁那年迎来了未来的小新娘吉千堪。吉千堪是来自俄罗斯结雅河的鄂伦春和俄罗斯的混血儿。八岁成为孤儿后被爷爷莫都尔盖收为童养的孙媳妇。吉千堪聪明伶俐,平时她在莫氏家庭和五婶何氏(满族人)一起照顾莫都尔盖爷爷奶奶及全家人的生活。吉千堪主要给爷爷奶奶点烟倒茶,烫酒梳辫子(两个老人都留辫子),莫都尔盖爷爷给她讲很多乌勒尔打发时光,奶奶教她缝制兽皮服饰的技艺。就这样莫桂茹的爸爸妈妈在这拥有60多口人的莫氏大家庭里渐渐长大。18岁那年他们结婚了。

莫桂茹是长女,在她之前父母有过一双儿女,由于山里的恶劣生活环境都没存活。直到25岁才生下这个瘦小体弱的小女儿。故爸爸妈妈非常宠爱她,视为手心里的宝。女儿的吵闹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讲乌勒尔就是爸爸妈妈满足她所有要求的手段,妈妈美妙动听的赞达温和永远讲不完的乌勒尔都是她每一天的期盼和快乐。直到1953年鄂伦春民族下山定居后她才学会讲汉语。

在新中国的怀抱里莫桂茹接受了正规教育,1966年毕业于齐齐哈尔民族中学,是文化大革命前最后一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民族乡插队落户。时年到公社学校任教,历任新生中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从教多年最大的骄傲是当年教的山沟里的鄂伦春小娃娃们。如今都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且事业有建树,生活幸福美满。他们是飞出山沟里的金凤凰,大山鹰,现如今热火朝天的征战在首都北京或各政要机关。

 刘晓春: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是鄂伦春族第一个女博士,任职于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刘翠兰: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

 张林刚: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高级记者。

 莫少华:黑河市民宗局局长。

 张玉环:黑河市工商局副局长。

 由于工作出色1983年调入新生乡政府任文教助理工作。1984年考取黑龙江省委党校民族干部大专班顺利完成大专学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回乡任新生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委员。致力于党务,政务工作多年。1988年调入黑河市爱辉区劳动局工作,历任办公室秘书,仲裁办主任,社保局经理、党组织宣传委员,2001年12月退休。

 莫桂茹有梦想,有追求,她在1981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翻译鄂伦春民歌,民间故事、民俗等宝贵的资料。早在1982年就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民间故事《飞龙鸟的传说》并有多篇论文,民间故事、民歌、民俗、家谱、文学作品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级刊物上:

 1.论文:

《鄂伦春族传统的饮食及饮料》刊于《黑河学刊》1988年。

《鄂伦春人与狩猎》、《鄂伦春人常用的中草药》刊于省政协《山岭上的鄂伦春人》一书中。


  民间故事:

《懂鸟语的猎人》、《塔头甸子的传说》、《飞龙鸟的传说》、《笊篱姑娘》刊于《黑龙江省民间文学》第十一集。还有多篇民间故事、民歌收纳于《爱辉县三套级》、《黑河市三套级》中。

 由于她对本民族的热爱,了解1983年与原市文化局的领导姜文斗局长,王克斋,赵新华老师历经两个月时间,深入黑河地区逊克县的新鄂乡,新兴乡,爱辉区的新生乡採风,搜集,整理翻译近百首鄂伦春民歌并与同年油印成册《中国民间歌曲集—黑龙江卷》。届时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北京的中国少数民族汇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扬,丁乔等的接见并合影。到了90年代,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鄂伦春民歌》、《鄂伦春民间故事》两本书中任副主编,并且担任几十万字鄂伦春语翻译成汉语的工作。除此之外,她还涉猎文学方面的领域写的自传体文学《我的故事》刊与《鄂伦历史的自白》一书中。民俗家谱《乌恰堪.福兴家族谱系》刊于《鄂伦春民族村寨新生村调查》一书中。与此同时莫桂茹于1998年冬天为反映鄂伦春民族历史故事的电源《最后的猎鹿者》翻译了整个剧本,给各位演员传授鄂伦春民族语言,指导他们在剧中用鄂伦春语言对白。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2015年8月和爱人吴福兴参演了三集纪录片《21天贯穿中国》的拍摄。本片是从黑河到腾冲,从北到南,介绍中国的人文、地理文化和美食。由中国传媒大学摄制。

 2015年9月,由黑龙江省民委牵头,由省高教中心实施的《保护鄂伦春语言系统脚本》采用动漫画面形式,用英语、汉语、鄂伦春语通过网路向国内外的语言爱好者,研究者以及电视观众展示,讲述鄂伦春民族语言的特色和魅力。莫桂茹用毕拉尔路的鄂伦春方言为学龄前儿童到初中三年级共21册教科书和2318个单词配音,用鄂伦春民族语言讲述了五十个民间故事,用鄂伦春语言介绍几十年来为保护、抢救鄂伦春民族的民歌,民间故事,民俗等宝贵文化遗产做出突出贡献的民族学者、文人、艺术家以及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业绩,介绍了黑河市三个鄂伦春民族乡的概况。

 莫桂茹1984年加入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5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任会员,1991年加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2015年列为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勒尔”的传承人。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