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阿里郎》就成为历史朝鲜族群众所喜闻乐唱的民谣,至...
2017-05-18春季香花红胜火,酷夏林海浩无边。凉秋黄叶如金丹,寒冬瑞雪白漫...
2017-05-152018-03-18 12:30:57 作者: 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厅 浏览次数:1556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庆安县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许丽萍 关静云
花棍舞源于汉、满族“烧香”祭祀舞蹈,俗称“打花棍”、“霸王鞭”、“打连厢”、“将军棒”、“打钱鞭”、“打落子”和“浑身响”等。庆安的花棍舞在传统基础上归纳创作出新的花棍舞动作,在节奏上归纳发展出慢、中、快、三种节奏,同时与东北大秧歌相融合,形成了庆安县特有的花棍舞蹈艺术风格。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文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孟祥麟 戴荣信
库勒村满族花棍秧歌舞源于驻守的八旗军,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即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内保存最完美、最原始、最独特的一种舞蹈形式。男子持花棍着八旗兵勇服翻转,花棍由驱马鞭的踢、打、磕、拍、别、拐、甩等技巧演变,吸收萨满腰铃舞、汉族秧歌、扇舞等动作和汉族鼓乐、队形及丑角艺术。女子戴满族头饰(花冠),持扇鼓(圆扇)转身、扭腰、击鼓走细步,刚柔相济。满族花棍秧歌舞保留了满族传统文化特色。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