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工艺

民族工艺

回族乐器志(组图)

2019-02-13 22:48:10 作者: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2663

1986年,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一书,介绍了回族吹管乐器8种,弹拨乐,器3种,打击乐器7种,较全面的反映了民族音乐的乐器状况。西北地区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

火不思——一异域之音

又译作浑不似。属波斯弹拨乐器柳特的一种。其形制如琵琶,有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盖,以皮为面,四弦。元时传入中国,为元朝宫庭宴乐之器。

胡琴——大器晚成

形式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拉之。弓弦用马尾制作。元朝宫庭宴乐之器,渐为中国主要民族乐器之一。

 
 

回族民间乐器“牛头埙”,又称“泥哇呜”。摄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牛头埙——爱你没商量

回族民间乐器,又称“哇鸣”。一般用黄胶泥捏成空的扁豆形、牛头形、鸡蛋形,并扎一吹口和几个小孔。吹奏时需要放孔、压孔。音域较窄,音量较小,只能吹奏简单的曲子。它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深受广大回族群众喜爱。  [详细]

口弦——音乐精灵

 

回族少女表演口弦

亦称“口口”或“口弦子”。用金属片制成,其形如钳,圈上连簧片。演奏时,以左手将口弦置于唇间,右手弹拨簧片,靠空气振荡发音。音域较窄,优美清雅。曲调即兴编制。多用于男女青年的爱情生活,尤为回族妇女和儿童所喜爱。 [详细]

羊头弦子——恰似你的温柔

琴身木制,音箱呈椭圆形。上蒙羊羔皮,琴头饰如羊头,设两个弦轴,张两根丝弦,用拨子弹奏,亦可用姆指弹拨。音调清脆,可用于自弹、自唱或伴奏。

咪咪子——忧伤王子


用乐器伴奏唱花儿是甘肃和政县松鸣岩的一大特色。这位老人手里这个小东西便是最有地方性的乐器之一,叫“咪咪”。(摄于2007年6月,甘肃和政县,松鸣岩)

吹管乐器。以芦苇,柳皮或麦杆为管,中段掏空刮薄或破成若干条,用手将两端挤压中间,用火烤成橄榄形,外贴苇膜和薄纸。上端吹口无簧,上节设三个孔,下节设4个按孔。吹奏时,常发出颤音,多演奏抒情和悲伤的曲调。  [详细]

萧萧子——六孔笛

吹管乐器,又称咪咪,弯萧。它是将竹管一头烤弯,上烙6个按孔制成,吹口不设簧片,竖吹,音色坚实浑厚。

索勒——帕瓦罗蒂

吹管乐器,管身木制,形近唢呐,设8个按孔(前7后1),管下端套一切口葫芦,嘴为双簧片。演奏时,左手姆指按孔,食、中、无名指按上3孔,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下孔,音域达两个八度,音色浑厚。

角笛——百鸟朝凤

吹管乐器。由泥哇鸣演变而来,木制形如角。有单管和双管之分。单管形体较小,长约33厘米,设6个按孔,横吹,吹在较粗的一段,音域可达两个八度,音色明丽;双管形体较大,长约83厘米,粗端上下各有一吹孔.体内有两管,各设6个按孔,近凸面管短而细,发音较高,音色悠扬,近凹面管长而精,发音较低,音色深沉。音域两个八度。两种角笛均不设膜孔,后端不通。尾上方设有气孔。笛身多彩绘,饰有流苏。

三环——配角竞风流

打击乐器。由3个铁环组成,主环较大,下接环把,主环两侧下方接两个中环.各环套3个小环,把端缀有彩穗,同时手持环把摇动,或上或下摇晃发声,用于乐器合奏或歌舞伴奏。

环镲——高处不胜寒

打击乐器。由镲和铜环组成.大小不一,大者直径约40厘米,镲体四周上翘.缀数十小铜环,使用时,两手各持镲摇动,发出“唰唰唰”巨响,多在舞蹈高潮时使用。

环鼓——快乐节拍

打击乐器。鼓身木制,呈长筒形,两端有筒箍,上有铜环。鼓面用小羊羔皮。演奏时,左手扶鼓斜置晌前,右手拍击,亦可边击边摇。多用于座唱和表演唱伴奏。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