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阿里郎》就成为历史朝鲜族群众所喜闻乐唱的民谣,至...
2017-05-18春季香花红胜火,酷夏林海浩无边。凉秋黄叶如金丹,寒冬瑞雪白漫...
2017-05-152019-02-13 23:00:32 作者: 张斌 通讯员 龚电明 邹鹏 来源:湖南日报 浏览次数:2320
2月5日,大年初一。当天上午,益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桃江县鲊埠回族乡锣鼓喧天、好不热闹。走在车门塅村的乡道上,只见一条金龙伴着喜庆的锣鼓声,时而破空直上,时而辗转腾挪,时而盘旋昂首,形成一连串不断滚动的大金圈。
这是该乡车门塅村的回族同胞自发舞龙为乡亲拜年。
“舞龙拜年又热闹又好看,祝福送上门,打红包都不要,这个活动搞得好!”车门塅村村民李克儒说,以前过年,看到送财神、送福的都要准备好红包,小了人家都要说“空话”,今年的舞龙队上门拜年分文不取,节目还一个比一个好看。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当地推动的“刹人情歪风”专项整治工作。
在桃江县鲊埠回族乡,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的意识也深入2万多名回族同胞的心中,全乡9个村和社区新风扑面。
江家坝村李军家的地坪里,一团熊熊燃起的篝火,引来一百多名回汉同胞载歌载舞,展示才艺。“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了,过年麻将不打了,红包不抢了,鞭炮也不放了,年味反倒更浓了,这才是家乡的味道。”组织者李军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在外工作和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组织这次篝火晚会,就是为了营造浓浓的过年气氛,让大家记住这份乡愁,更加融洽邻里感情,倡导过年新风尚。
春节前后是办酒的高峰期,南京湾村的李达建了新屋准备办酒,却遭到了党员父亲李丙尤的强烈反对。父亲表示,党员家庭必须带头维护好村上来之不易的新风气,如果非要庆祝,就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李达欣然接受了父亲的规劝,不仅没办酒,还拿出准备办酒的钱来资助哥哥的子女上学,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
乡干部告诉记者,2018年,车门塅村村民李某红儿子考上大学,不听乡村干部劝阻,操办了“升学宴”,燃放了鞭炮筒炮。随后,该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对李某红予以通报批评,并在全村范围内张贴通报,在这个以回民居多的村里引发了不小轰动。
通过整治,该乡群众感受到了村规民约的刚性约束力,更感受到了文明新风带来的幸福成果,大家打心眼里支持拥护这项工作。“以前都不敢回家过年,乡里人情重,一个春节拜年喝喜酒要花掉大半年的收入,而且放鞭炮后门前一层硝石灰,空气呛人。”打工返乡的军工嘴村村民李益民说:“现在崇尚小事不办,大事简办,不仅为我省下近万元的人情钱,连过年的烟花鞭炮钱都省下不少呢。”
在江家坝村,村民詹立儒还免费领取了乡政府赠送的“文化下乡”春联,喜气洋洋贴在堂屋门口,逐字逐句教孙子朗读。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党的政策好,一副春联看似事小,但也是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缩影。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