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阿里郎》就成为历史朝鲜族群众所喜闻乐唱的民谣,至...
2017-05-18春季香花红胜火,酷夏林海浩无边。凉秋黄叶如金丹,寒冬瑞雪白漫...
2017-05-152017-06-23 21:53:15 作者:王雨涵 来源:正北方网 浏览次数:1589
现场 摄影/张国庆
讨论 摄影/张国庆
6月15-18日,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呼伦贝尔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三少民族”学术研讨会在海拉尔召开,会议主题为“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来自北京、黑龙江、广西、云南和内蒙古等省市区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围绕“三少民族”的特色、内涵和当代价值,从民俗、历史、文学艺术、语言、民间信仰、教学、地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就深入推进“三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推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民族事业发展发表真知灼见,交流智慧。
专家们认为,“三少民族”在适应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的狩猎、渔业、农耕、游牧文化,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特色,是“三少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创造,各具特色又相互兼容。有的学者提出,面对“三少民族”语言濒危的现实,应该深入研究“三少民族”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深入挖掘其价值和内涵,进一步激发传统民族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化血脉和基因的延续。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加快语音数据库建设,加强地名文化的研究,用民族立法保护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让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课堂,不断赋予新的生命。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毅松研究员在讲话中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每两年举办的“三少民族”学术研讨会作为“三少民族”研究的重要学术殿堂,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品牌性的学术会议。我们要联系“三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深入探讨“三少民族”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推动“三少民族”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