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头条

文化头条

小课堂释放“非遗”传承大能量

2023-05-15 09:41:29 作者:徐曦 来源:江南时报融媒体 浏览次数:264

在南京市文化馆一楼的“艺空间”手造坊内,溧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吴治平正在讲解如何剪出对称的生肖图案,台下各年龄段的学员一边听着剪纸文化的介绍,一边动手剪出自己心仪的图案。

不只是剪纸艺术,南京市文化馆全新打造的以本地非遗传承人技艺、作品为载体设计的沉浸式展览体验场馆“艺空间”里还举办了荷花灯制作、绒花制作、衍纸技艺、纸扎染、茶艺、木艺、汉服礼仪等非遗文化的知识普及和体验。记者了解到,南京市文化馆多年来一直紧扣南京本地非遗文化的主题,每周不间断地举办“指尖上的艺术”等一系列文化普及课,虽然是不超过20个学生的小课堂,小小的空间却释放出大大的能量,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与非遗民俗。


南京市文化馆“艺空间”剪纸课堂

同样以课堂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普及的“雨花文艺大讲堂”已经举办了15年,是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馆打造的一个区域内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阵地。据统计,目前已直接服务20余万人次。设置舞蹈、器乐、声乐、戏曲、书法、国画六大艺术专业门类,茶艺初探、手工编织等艺术沙龙。去年,“雨花文艺大讲堂”首次实施进街道社区、进企业、进军警营、进校园、进机关的“五进”工作模式,全年累计达到1710余课时,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达4万人次。

“非遗传承如果没有受众群体,那所有的口号都显得单薄,只有不断扩大受众群体,传承的队伍才会日益壮大。”这也是南通风筝博物馆馆长徐俊华一直以来的理念。为了做好非遗传承与推广工作,隶属于南通市文化馆的南通风筝博物馆,全力以赴推广南通板鹞风筝文化。


南通风筝博物馆风筝教学课堂

该博物馆自2005年起便开展了“风筝文化进校园”社会实践课程教育项目,项目群体覆盖广,从幼儿园到大学,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发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从多个角度剖析南通风筝文化,传授风筝制作技艺。徐俊华认为,传承文化首先应当从孩子抓起,于是,带领团队将风筝文化送进校园,从平时素质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并且派专人将活动开展后老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加以总结、消化,将本土民俗文化资源与青少年素质教育有机融合,逐步完善风筝文化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在他看来,在进行非遗文化普及和技法教学过程中,1000个学生里能出现2个孩子对这项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加入非遗传承队伍,就是成功的。

不仅如此,南通风筝博物馆还先后开展了“风筝文化进社区”和“风筝文化进企业”活动,形成非遗文化普及的“三部曲”。特别聘请国家级非遗南通板鹞风筝技艺唯一传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郭承毅担任设计,开发出色彩鲜艳明快、主题鲜明的板鹞类礼品风筝、精美小壁挂、传统工艺礼盒、“福禄”哨口及蓝印六角挂件等近二十个品种的风筝文创精品。

“我们大力培养板鹞风筝文化的授课讲师队伍,让更多年轻人可以去做这项文化的传播者,并从课外实践活动中挖掘有天赋和对其感兴趣的学生,以组织多种制作技艺比赛的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加入。”徐俊华说。在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下,“风筝文化进校园”活动让约25万多市内及各地幼儿园、大中小学生认识了独具特色的南通风筝文化,将极具江海文化底蕴的板鹞风筝技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南通风筝博物馆也于2022年荣获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文物局联合颁发的“江苏省博物馆研学基地”殊荣。

据了解,目前江苏一共有115家文化馆,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做各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不仅是非遗文化,任何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始终紧扣着文化馆人的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江苏特色文化越走越远,就如同南通的板鹞风筝一样,飞得更高更远,并发出响彻大地的悦耳鸣音。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