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阿里郎》就成为历史朝鲜族群众所喜闻乐唱的民谣,至...
2017-05-18春季香花红胜火,酷夏林海浩无边。凉秋黄叶如金丹,寒冬瑞雪白漫...
2017-05-152023-05-23 08:00:53 作者:李力秀 来源:黑龙江网 浏览次数:296
剪纸,又叫刻纸,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其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在纸上剪刻出丰富多样的花纹。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经久不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产量、高效率的现代工艺制品取代了传统剪纸产品的地位,这种窘境使得剪纸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剪纸技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但是在龙江县这座小城里,作为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的王玉玺却不断坚守这项手艺活长达20 多年。
王玉玺工作现场
“咔嚓、咔嚓”,走进王玉玺的剪纸工作室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一张桌子、一把剪刀剪,在他的手上仿佛开了挂一般,三下五除二一幅幅生动有趣的作品就跃然纸上。
王玉玺生于龙江县白山镇八村,不足周岁患“儿麻”致残,以轮椅代步,受母亲熏陶擅长剪纸。而现如今的他不仅是齐齐哈尔市工艺美术大师、更是龙江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为了能让这项技艺传承下去,2009年,他回到家乡龙江县城创办御剪坊美术培训学校,创建非遗剪纸“传承体验+旅游研学+文创工坊”+“策划研创、交流展销、文创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开展“技艺扶贫”培训贫困残疾人300余人,年创产值近百万元。
王玉玺和他的团队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生活百态;一腔热血,一颗红心,传承剪纸技艺。翻开王玉玺的作品集,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56米剪纸《中华世纪百龙图》《中华二十四孝图》,到《齐车“鹤”礼》,他的剪纸作品充满地域特色,惟妙惟肖。早年间为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剪纸作品,他经常驾驶手摇三轮车去县城里的书店“蹭书”,身体原因行动不便,他经常在书店二楼一呆就是一上午。长期的只看书不买书也引起了书店管理员的注意,王玉玺告诉了工作人员自己的情况,在后来的一段时间他走进书店迎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来看点什么书啊?我们帮你找”。日复一日的积累与打磨,1999年,他人生第一部长56米剪纸《中华世纪百龙图》横空问世,并荣获中国(南京)全国“文华杯”书画剪纸艺术大赛“跨世纪特别创作奖” 。
“龙文化是中国的瑰宝,未来我将继续坚守这份初心。虽然我的身体不好,但是我想用手中的剪刀帮我走遍中国乃至世界,剪遍名山大川,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王玉玺说。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