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阿里郎》就成为历史朝鲜族群众所喜闻乐唱的民谣,至...
2017-05-18春季香花红胜火,酷夏林海浩无边。凉秋黄叶如金丹,寒冬瑞雪白漫...
2017-05-152023-12-01 21:49:49 作者:李爱民 刘莉 来源: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223
11月29日,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哈尔滨市教育局主办,哈尔滨市香坊区教育局、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哈尔滨市教育学会联合承办的哈尔滨市首届中小学劳动实践暨非遗传承师生作品展开幕式在省文联臻艺美术馆举行。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观众可免费参观。
开幕式现场
走进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精美、寓意深刻的非遗作品。在琳琅满目的参展作品中,几名小学生的现场展示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在学生的一双巧手中上下翻飞,呈现出千变万化。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自11月1日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征稿,得到中小学师生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投稿作品3600余件,作品涵盖了陶瓷工艺、雕刻工艺、扎染等16个类别。经过严谨、审慎的评选,最终96件教师作品和101件学生作品亮相此次展览。
剪纸展示
哈尔滨市电工小学五年四班学生张怡然看到学校的两件展品有感而发:“我们在劳动课上了解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才华和智慧,爱护、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做文化的传播者,让非遗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闪耀光芒,为传承与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常感谢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给师生们搭建了这个高层次的分享、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一线教师和学生们有机会与大师们共聚一堂,共传龙江非遗文化,共享劳动教育盛宴,共树中华文化自信。”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教师张冬瑞说,该校作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又是南岗区劳动教育的主场地,通过理念先行,将非遗传承理念融入学校办学理念;通过体系塑造,将非遗传承体系植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实践联动,将非遗传承实践嵌入劳动教育实践,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劳动教育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为一线教师的张冬瑞在该学校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与作品创作中,开展了北方民俗陶艺、北辰香木雕等龙江非遗课程,播撒了非遗的种子,培育了新一代非遗热爱者,让非遗“活态传承”,并创作了展现北方少数民族生活、劳动、信仰等场景的泥塑作品《额尔古纳河》和剪纸作品《鱼神》,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独放异彩的北方森林文化。
据悉,多年来,黑龙江省文联立足专业优势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让艺术专家与劳动教育“双向奔赴”,实现了“供给端”与“需求端”零距离对接,运用“六单”志愿服务工作法,选派优秀的民间工艺大师进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堂,拓展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助推龙江非遗文化的传播,助力教师快速成长。同时,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非遗传承”与“非遗创新”双向强化的育人路径,培养了一批知非遗、爱非遗、传非遗的“校园非遗教师”。
哈尔滨市教育局始终把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突出位置,每年举办一次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活动,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探索育人新路径,开拓非遗传承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新模式,让学生能够了解传统之美、感悟传承之道,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年轻”,更有“活力”。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名单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