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匠人

民族匠人

巧手妈妈剪出微笑人生 ——访鄂温克族皮剪传承人阿玲

2017-05-26 13:42:56 作者: 来源:鄂温克族自治旗妇女联合会 浏览次数:3261

       阿玲,是鄂温克旗人武部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年近50的她中等身材略显瘦弱,高高吊起的马尾与时常洋溢在脸上的笑容,让人很难联想到她是一位单亲妈妈,她的一双巧手还能剪出一个个栩栩如生,展现北方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皮剪和剪纸作品。

快乐的童年

      每当聊起学习皮剪技艺的过程时,阿玲脑海里会自然地浮现出奶奶和姑姑手握剪刀剪皮毛、布料,她在旁边或问长问短,或是拿着剪刀笨拙模仿的情景,温馨的记忆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中。“小时候,剪得最多的是熟好的皮子,随后不允许狩猎后,慢慢开始剪纸。皮剪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步骤,用碳条在皮子上绘上图案,剪下来即可。外人看着未剪裁的简单图案可能觉得粗犷,可剪的人脑海里有东西、有想法,自然会剪出美观、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阿玲如是说到。“过去,皮剪主要用于装饰,我小时候还穿过用皮剪装饰的衣服和鞋。每到夜幕降临,大人们忙完一天的活计后,奶奶和姑姑为了哄着我们玩,教我们剪些边角料。一小块皮子就是最好的玩具。记得,姑姑让我剪过一只鸟和花草,当时姑姑剪得能展翅高飞,我只能剪背着翅膀的,虽然没剪出会飞的,可心里还是美美的。”

工作中成长

       1984年,年仅17岁的阿玲在莫旗文化馆参加工作。“我一生中总遇到好人。参加工作后,单位给了年轻人广阔的发展平台,送我们学习知识,在工作中一天天的成长。只要我想学,就能静下心来攻破。”那时,阿玲经常画广告画,绘画能力在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她还特意买了块画板,经常背着它四处去写生。她的皮剪和剪纸也从未放弃过,工作后反而有了用武之地。她还悉心的向单位的前辈求教,慢慢的提升自己的皮剪技艺,去粗取精,将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多年来,她不知道剪过多少件作品,获得过多少奖项,同时,还有近百件作品在书刊、杂志上发表过。前些年,她还获得过全国巧女大赛鼓励奖。颐和园的喈趣园还收藏了她的剪纸作品《琥珀飘香》。

民族匠人剪纸.webp.jpg

笑对生活

       1995年,由于家庭的一些变故,阿玲调到鄂温克旗工作。这些年,她过得非常艰难。暂且不说抚养两个儿子读书上学有多难,她的小儿子还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回到家,她没有时间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做饭,熬药、给孩子按摩,忙的没有时间去悲伤。到了单位,她静下心来,想忘掉那些痛苦,鼓励自己为了孩子要活下来,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为什么要悲观。她用剪纸来忘记烦恼,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一年的开春之际,她深受病痛折磨的儿子突然有了轻生的念头,她陪着孩子逛公园,指着嫩嫩的新芽,告诉孩子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儿子说她,穷浪漫。她告诉儿子:“因为对生活有喜欢,所以才要乐观,怀着希望活着。”

前两年旅游挺火时,她剪些皮剪和剪纸作品卖给外地游客来补贴家用。“把我们民族的东西拿出去,我要剪的美观、装帧的上档次,让游客知道我们有个鄂温克旗,有一个鄂温克族”,阿玲告诉笔者。

皮剪与剪纸

       过去,一同学习皮剪的姐妹,如今只有她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她有四五把剪子,走到哪里剪到哪里。随身携带的不是化妆包而是剪刀。过去,眼睛还没花时,再精细的工艺,她也能用一把剪子搞定。前些年,她开始使用雕刻刀了,因为看不清了,手也不大好使了。过去,是剪皮子,现在更多的时候是剪纸。唯一没变的,是她还要用砂轮打磨剪刀,有一把好剪刀能用上一辈子。过去的剪子干什么都用,现在,她有了专门剪纸的剪刀,用了十余年。

“皮剪与剪纸好似亲姐妹的关系,最早老辈人肯定是从剪皮子开始的,各种小动物的皮毛在一双巧手下变成一件件逼真的小玩意。现在不让狩猎,很多时候只能用仿皮的原料。脑海中先有轮廓、有故事,皮剪较粗犷,适宜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与地域文化;剪纸则更细腻极具表现力。”阿玲告诉笔者,过去,她的每一件作品都有皮剪和剪纸。如今,她的剪纸作品多了,每一个作品,她都尝试着去用不同颜色的纸来剪,找出那个更能表现作品题材的颜色。

民族匠人皮剪.webp.jpg

乐观是一种信念

       除了皮剪和剪纸,阅读与写作也成了滋养她精神生活的能量,创作的源泉。工作之余,单位的阅览室是她常去的地方,领导看她天天泡在那里,特意将她的办公室从2楼调换至3楼的阅览室。徜徉在纷繁的书籍中,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渐渐的拿起手中的笔写起了文章。在经历过一次次的退稿后,她的散文与剪纸作品陆续在《国防之窗》等期刊上刊登。“只要我想做,就有一种韧劲去做好,当年我也是凭着这股劲考下来图书管理员职称的。”阿玲淡淡的讲述着自己的事,仿佛是在叙说邻家女孩的故事,生活的不易被她寥寥几句带过,言语中透出更多的是一种涌动在内心深处的正能量,支撑着她笑对人生。同时,也让她更加坦然的面对鄂温克皮剪的传承。

     “将来,我有孙女了一定要强迫她学皮剪。自家的孩子,我说了算,要不真担心皮剪失传啊。过去,传习所也办过鄂温克皮剪的学习班,家长与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可没有坚持学下来的。孩子们面临的升学、就业压力太大了。学习这项传统的技艺不能给他们带来切实的好处。有的家长很感兴趣,可孩子不喜欢。”说到鄂温克皮剪的传承,阿玲心有感慨:“传承皮剪技艺不能仅仅教老式的东西,还要鼓励学生去创新,剪出为现代人所接受的物件。”

       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当别人可以用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时,她必须看到爱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自我解嘲,积极向上的生活,乐观的生活,此时,乐观成为了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而非性格。也正因为如此,她也坚信自己的鄂温克皮剪技艺一定会后继有人。

       阿玲,是一位单亲妈妈。20多年前,她肩背行囊,一手牵着一个懵懂的儿子,只身来到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投奔亲戚。多年来,她用弱小的身体支撑着这个家,当别人在脆弱的时候,可以有一副坚实的肩膀靠一靠时,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成为孩子们依靠的温暖肩膀。每天,“躲”在办公室里,寄情于手中的剪刀,让她黯淡的生活得以闪闪发光,也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