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阿里郎》就成为历史朝鲜族群众所喜闻乐唱的民谣,至...
2017-05-18春季香花红胜火,酷夏林海浩无边。凉秋黄叶如金丹,寒冬瑞雪白漫...
2017-05-152018-12-28 20:46:4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2452
鄂伦春族对于火是非常重视的,会有专门的火神节,还有民族狂欢的篝火节。那么关于篝火节是如何由来的,鄂伦春族篝火节有哪些习俗呢?篝火节的传说有哪些?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过去,鄂伦春族一直居住在大兴安岭深处,过着与世隔绝的游猎生活。
如今,鄂伦春族告别了游猎的生活,安家乐业。1991年,鄂伦春旗委、旗政府决定将每年的6月8日定为“篝火节”,以表示感谢党对他们的关怀。考虑到6月8日在防火戒严期,后将“篝火节”改在6月18日。这一天,大家身穿色彩绚丽的民族服装聚在一起举行文艺和体育活动,晚上围在篝火旁尽情唱歌跳舞,彻夜狂欢,直到天亮看日出。
“篝火节”是鄂伦春族至今唯一的传统节日。之所以叫“篝火节”,是因为鄂伦春族人在游猎时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
火为生存所必需
原始狩猎时代,火对于鄂伦春族人来说,是狩猎者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火不但可以煮食取暖,还可以抵御野兽。因此,古代鄂伦春人非常敬仰和信奉火和火神。
他们将一种长在桦树杆上的菌类作为保存火种的工具。这种菌类形状像蘑菇,干后里面呈粉末状,纤维结构密、硬,体积小,雨水不易渗透,是一种理想的存火材料。每当行猎或移动时,狩猎者就从火坑里拣出一块红火炭,然后放在菌类植物中用皮条绳绑好,把它插在一根木棍上带在后腰间。
狩猎者到了新营地,在搭好的仙人柱(鄂伦春语意为“木杆房屋”,汉语称撮罗子,是鄂伦春族游猎时期居住的房屋)里将火种埋入火坑,并举行简单的祭火仪式后,才可以加柴煮食。
“火神奶奶”的教训
鄂伦春族在祭火的同时,还创造了许多关于火神的神话故事来教育氏族成员。
一则神话故事讲述,从前有位鄂伦春妇女,在火堆旁烤火时,火星蹦到了身上,烧透了她的皮袍,烫疼了她,她生气地拔出猎刀,就往火堆里乱扎,直到将火捅灭,一气之下她把家也搬走了。
到了新住址后,她在仙人柱里想把篝火点燃,却怎么也点不着,只好回到原住地去找火种。走在半路,见一位老年妇女在树下哭泣,一只眼在流泪,另一只眼却流着鲜血。她好奇地问妇人:“怎么啦?”老妇人气冲冲地说:“还不是你早晨在火堆里乱扎,把我的眼睛给扎坏了。”这位妇女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触犯了火神奶奶。
她急忙跪下,请求火神奶奶宽恕。火神奶奶说:“念你勤劳,每天喂马、煮饭,就饶恕你了。”妇女拜谢火神奶奶后,回去一点火,就见火苗呼呼地着了起来。
从此,鄂伦春人对火神更加敬仰、崇拜,并一代代传下了祭拜火神的习俗。
祭拜“火神”的习俗
每当腊月二十三送火神上天时,人们都要向火神供祭一次。
年三十晚上,要在自家的仙人柱外烧一堆篝火,先给火神敬酒、肉进行祷告,然后在篝火旁点上松香,跪下叩头祈求猎业丰收、儿女健康。这天的篝火一般都要烧通宵。午夜后,猎人从篝火里取来木灰,堆出十二小堆,然后用最小的十二个桦皮碗扣上,到初一早上把扣着的碗翻过来,这十二堆木灰有的很湿,有的很干,有的半湿、半干。通过木灰的干湿程度,鄂伦春人就能预测这一年中哪个月是雨季,哪个月是风季。
初一早晨起床后,主人先去看篝火烧成灰后,在灰上会出现什么样的脚印。如有孩子的脚印,说明家中要添人口,如还有动物的脚印,说明人畜兴旺,生活富有且平安。这个早晨,各家都会在仙人柱内点燃篝火,举行敬火神仪式。晚辈来拜年时,进门也要先向篝火跪拜,并献上带来的酒肉。
小结:鄂伦春族对于火的尊敬以及崇拜是非常深的,篝火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特别隆重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鄂伦春族也是有一些禁忌的,比如不能够从火上面跨过去,不能降水倒入火把中。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