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民族元素文创平台
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匠人

民族匠人

和硕特蒙古族服饰匠人哈斯图雅

2017-06-08 15:51:20 作者: 来源:阿拉善日报 浏览次数:2476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精美的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人民世代相传、不断融合发展的精神创造,阿拉善和硕特服饰就是其中的“瑰宝”之一。近日,记者采访了和硕特蒙古族服饰匠人哈斯图雅老人。

       临近年终岁末,结婚办喜事儿的人也多了起来,为了能及时赶制出顾客们订购的婚袍,哈斯图雅连日来一直都很忙,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地缝制蒙古袍。

       得知记者要来,哈斯图雅比往常起的要早,还专门换上自己心爱的蒙古袍。她告诉记者: “这是我在几年前给自己缝制的蒙古袍,是典型的阿拉善蒙古族和硕特部落的传统服饰,每到节日或是在重要的场合,我都会穿上它……”

       在过去,穿蒙古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每个蒙古人都有自己的蒙古袍,是否会针线活就成了考量蒙古女人聪慧娴淑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当时的社会,每个蒙古女人从小就会各种针线活儿。

     “在我八岁的时候,我就为我的奶奶缝制过蒙古袍,那是我做的第一件蒙古袍……”说起当时的情景,哈斯图雅很激动,虽说当时年龄还小,可作为家中老大的她,已经担负起了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儿,按当时的生活条件,买件衣服都是很奢侈的,许多家庭都是自给自足,自己缝制。“也就是从那会儿,开始了我缝制的道路。”哈斯图雅说道。

       和硕特蒙古族服饰是阿拉善蒙古族最具有代表的传统服饰之一,掌握它的缝制技巧及熟知其特点的人,如今已经不多了,而哈斯图雅因多年的缝制经验及精湛的技艺,成为这个领域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2008年,她被授予自治区级蒙古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哈斯图雅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阿拉善和硕特人,母亲、祖母都善于缝制和硕特蒙古袍,在这样的环境下,她自然而然知道和硕特服饰有什么特点,穿着上有什么讲究,怎么缝制。1999年在拍摄“阿拉善婚礼”纪录片时,她被邀请为栏目组蒙古服饰的提供者。在这里,她学到了更多和硕特文化,也更加巩固了她对和硕特蒙古服饰的理解。

       蒙古袍之所以美,美在千姿百态的服饰款式上,美在丰富而又搭配恰当的色彩上。哈斯图雅告诉记者:“咱们阿拉善和硕特长袍简洁、镶边儿少,多以单边为主,男袍左右下摆有开叉,主要用蓝、绿、橘黄等颜色的绸缎作为腰带增添服饰的魅力。而女子的服装样式也基本与男子的类同,但相比之下用料、颜色、修边装饰等比男子服饰更华丽,下摆是没有开叉的。坎肩作为装饰和礼仪性的着装,男子和已婚女子均穿与长袍配套的直襟短坎肩。”

       对于服饰上的装饰蒙古族非常有讲究,而这也是和硕特蒙古族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哈斯图雅说:“头饰是蒙古族服饰中最精美的一部分,而和硕特妇女的头饰简单、素雅,以黑蓝色为基调,佩戴时先将头发疏于头顶,发辫收于黑色编套之中,垂至腰际。额前正中戴上缀八瓣形镀金錾花拖,对称地镶翡翠、红宝石等,头顶部有两颗大珊瑚珠与一花形镶珍珠金饰共同组成顶式。”“在过去,和硕特妇女都是这样的打扮,听老人们说,在旧社会,女人睡觉的时候都要保持这样的发型,平时还要带上传统的帽子,而如今,这已经成为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烟消云散……男子的配饰则是蒙古刀、火镰、褡裢,戴上它们就更显气质。”

     “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怎么正确地穿戴它,相关的习俗也渐渐淡忘,还因为现在制作传统和硕特蒙古服饰的费用高、难度大、时间长,很多人更愿意选择简洁时尚的新式蒙古服饰。”哈斯图雅说道。

       哈斯图雅的工作坊就设在自己的家里,五颜六色的线团、新式自动的缝纫机、各种质地的绸缎……但令记者遗憾的是,每当一套蒙古袍制作完成后,都会被顾客很快领走,没有能见到更多的精美服饰,但在她的相册里,不同年代主流的蒙古袍都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多少年过去了,哈斯图雅已记不清做了多少件蒙古袍,但她用坏的剪子已经有十几个了,她的缝纫机也换了一台又一台。

       哈斯图雅缝了一辈子蒙古袍,也热爱这项事业。她告诉记者:“以后,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小民俗展览厅,力所能及地将阿拉善各个部落的蒙古族传统服饰都做出来展览,如果有可能,还想要把自己知道的传统文化写成一本书,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传承它。”

凡注明“来源:XX(非民族元素文创平台)”的作品,均转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同本网联系。